联系我们
你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机械替代人工是趋势 我们要失业了?

2014-8-16      浏览:

  今天的工作岗位,明天可能被机器人抢走,这并非危言耸听。前段时间,海尔要裁员上万人的消息在业界闹得沸沸扬扬。海尔去年裁掉了16000人,从86000人变成了70000人,去掉了18%。今年预计再砍掉1万人,据了解,海尔减员的主要原因是开始大量使用自动化设备或机器人,正是制造业务的智能化减少了用工数量。这番言论引起了社会各界关注。

  事实上,从富士康工厂到佳能工厂,从飞利浦的小家电生产到苹果产品制造,机器人的参与度越来越高,消费电子产品生产正在进入“无人”时代。

 

  有消息称,富士康首席执行官郭台铭日前在一次股东大会上表示,公司或赶在“iPhone6”智能手机投产时,在苹果等设备产线上启用机器人。据悉,富士康计划在一开始配装1万部机器人来取代人力,这其中就包括生产苹果iPhone系列产品的工人。

  而这样的情景早已在欧洲一些工厂上演。据了解,飞利浦荷兰德拉赫滕工厂就使用了128个机械手从事工作。在这家荷兰的新式工厂内,摄像头引导机械手臂实现的技艺水平,超过了最灵巧的工人。负责管理德拉赫滕飞利浦生产线的电机工程师维瑟称,“拥有这些机器,我们能制造出全世界任何消费电子产品”。

  机器人的成本正在逐渐地降低但是工作的技能却是越来越精细。因而有专家认为,低成本自动化机器人的出现,将重演上个世纪美国农业技术革命的大规模改变。

  作为下一个改变世界的技术,被称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更因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而被广泛看好。按照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分析数据,2013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售量约在16.8万台,同比增长了5%,中国机器人行业一直保持15%左右的销售台量增幅。该机构预测,中国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有望在2014年爆发,大规模实现机器替代人工,并且到2016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

  正因为如此,机器人产业成为了国内高端制造的新风向。日前,总投资12亿元人民币机器人项目在浙江省丽水市正式签约,10个项目入驻丽水经济开发区。而这也是继上海、安徽芜湖、江苏昆山等机器人产业园区之后又一涉足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工业园区。与时同时,丽水还专门成立了机器人产业联盟。

  但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机器代人”可能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其实施的进程也不一定能够一帆风顺。中科院北京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中心副主任乔红表示,现在工业机器人80%被国外企业占据,国内机器人主要为市场驱动,现在我国也在大力扶持国产机器人企业,但行业发展仍需时间。而浙江工业大学教授计时鸣也说,尽管未来肯定是趋势,但现在的替代率还不高。

  据报道,在富士康主营的手机代工业务,机器人主要应用领域还是在前端的高精度贴片和后端的装配、搬运环节,在绝大部分中间制造环节,还是必须用人工,因为型号、功能、复杂程度各有不同。如何适应这种小批量生产模式,可能是机器人产业普及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对于企业来讲,“机器代人”或许是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优化结果。但是对于员工来讲,今年的饭碗明天就可能被“优化”掉,这不仅仅是一线产业工人面临的现实,也包括管理层。在生产制造环节,一般来讲,最先被挤掉的是普通产业工人,然后依次是普通技术工人、高级技术工人、技术人员管理者。

 

  要失业了?员工怎么办?

  对于员工来讲,可能要担心的问题还在于,即使有一部分岗位不会裁撤,但是岗位人员还是需要置换。比如中层管理人员原本是粗放式管理,转而变成精益生产管理。以前是以任务完成为导向,落实计划,之后转型精细化管理,管理岗位要更了解自动化管理需求,比如快速转线、库存管理、员工技能培训等等。人员配备需要配合公司核心业务需要,有的要减,有的会增。

  转型不仅是对于企业的挑战,也是对员工的挑战。一个搬运工可能因身体原因或出现更强壮的工人而下岗;也可能会因码头启用机械设备来代替搬运工丢工作。这位搬运工应做两手准备:锻炼身体,让自己保持强壮;马上去学习机械知识。据悉,在企业自动化转型过程中,最稀缺的还是有设备改造或者工艺改造能力的自动化人才。

  这种转变意味着原有的合作方产品提供和服务都要随之改变,而且不是固定的,能者居之。这是非常理想的模式。

  面临着即将到来的这种变化劳动者提高自身的素质是必然的结果。对此,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人文学院副院长于长江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就表示,未来劳动者需要全方位的能力,而随需应变的能力尤其重要。

  于长江认为,产业升级面临对人的兴趣要求是两个方面。一个就是说不管你是现在已经是劳动者,还是正在受教育的人,都有拓宽基础素质的问题,因为将来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很难真正预测的事情,而且产业也不是都向着一个方向,会产生新的方向,新的产业,它是一个多元发展的趋势。很难说到底哪一种素质好,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强人们的基础技能,基础素质这些方面显得更重要,将来实际上是需要应变能力。另一个,如果以后不管是从个人角度还是从教育角度,要更多的强调社会取向和实用取向,就是我们要更敏感的深刻观察理解跟上社会上的各种产业新的这种产业趋势,新的方向,然后及时的调整我们的培训和教育体系,这方面我们现有的这种教育体系可能要从一些基本设计上要做一些改革。我们参考一些发达国家,它的职业工业体系,它经过多少年的发展它自己给自己设计了一种基础又要很雄厚,同时它上面又可以联合调整的部分,这个方面可能我们在教育体系上要有注意。


本篇文章来源于 “金属加工在线”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 网址:http://www.mw1950.com/2014/08/131597759215.shtml